韭菜收割機?Discord Roles背后的真相:别再当免费劳工了!
Discord Roles:一場精心設計的“韭菜”選拔?
別再天真地以為 Discord 的 Roles 系統是項目方為了識別和獎勵“真正”的社區成員了。在我看來,這更像是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“韭菜”選拔。項目方利用這些看似榮譽的身份標籤,巧妙地篩選出那些願意投入時間、精力,甚至金錢的潛在投資者,然後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收割。
為何要關注 Discord Roles?別被“社區”這塊遮羞布騙了!
文章開頭就拋出“為何要關注 Discord Roles”這個問題,簡直是廢話!在這個 FOMO 情緒泛濫的加密世界,誰不想抓住每一個可能暴富的機會?但我想提醒各位,在盲目追求 Roles 的同時,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。Discord 的本質是什麼?說穿了,不過是一個聊天軟件,而所謂的“社區”,很多時候只不過是項目方用來營銷和炒作的工具。他們需要的是流量,是能夠為項目帶來實際價值的用戶,而你,很可能只是他們眼中的一顆棋子。不要被“社區”這塊遮羞布矇蔽了雙眼,認清現實吧!
身份標籤大揭秘:看清遊戲規則,別做免費勞工
Discord 裡那些五花八門的 Roles,什麼“活躍貢獻者”、“社區管理”、“內容創作者”、“OG 元老”,聽起來很高大上,實際上呢?不過是項目方用來區分“韭菜”等級的工具罷了。他們根據你在社區裡的活躍程度、貢獻大小,給你貼上不同的標籤,然後根據這些標籤,決定你能獲得多少“獎勵”。說白了,就是變相的“積分制”,而這些“獎勵”,往往只是一些價值不高的代幣或者白名單資格,根本無法彌補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。
被追捧的 Roles 類型?夢醒時分,別忘了你是來賺錢的
很多人削尖了腦袋想要獲得那些所謂的“高級” Roles,但他們真的明白這些 Roles 背後代表著什麼嗎?所謂的“活躍貢獻者”,不過是每天在群裡水群、回答問題的免費勞工;“社區管理”,聽起來像個官,實際上就是個高級“網管”,24 小時待命,處理各種社群事務;“內容創作者”,看似光鮮,實則廉價勞動力,辛辛苦苦寫文章、做視頻,最後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微薄的獎勵。夢醒時分,各位“貢獻者”們,別忘了你們是來賺錢的,不是來做慈善的!
別再吹捧“社區管理”了,那只是高級“網管”
“社區管理”這個 Role,簡直是被過度吹捧了。很多人以為當上了“社區管理”就能進入項目方的核心圈子,從此走上人生巔峰。然而事實呢?大多數“社區管理”每天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,比如解答用戶的疑問、維護社群秩序、組織線上活動等等。他們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,應對各種突發狀況,處理各種負面情緒,簡直就是一個高級“網管”。更可悲的是,他們的付出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回報,甚至還會被用戶抱怨和指責。
內容創作者:看似光鮮,實則廉價勞動力
“內容創作者”這個 Role,聽起來很吸引人,好像只要寫寫文章、做做視頻就能輕鬆賺錢。但事實並非如此。首先,你需要有足夠的才華和時間,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內容。其次,你需要有強大的營銷能力,才能讓你的內容被更多人看到。最後,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,才能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。而即使你做到了以上所有這些,你所獲得的獎勵也可能遠遠低於你的付出。在加密世界,內容創作的競爭非常激烈,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。
OG 元老?不過是項目方用來PUA你的頭銜
“OG 元老”這個 Role,是很多人的夢想。他們認為,只要成為了“OG 元老”,就能獲得項目方的信任和青睞,從此享受各種特權和福利。但事實往往是,這些“OG 元老”不過是項目方用來PUA(精神控制)的工具。項目方會不斷地給他們灌輸“社區至上”、“長期價值”等理念,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項目付出,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。而一旦項目方不再需要他們了,就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拋棄。所以,別再迷信“OG 元老”這個頭銜了,它並不能保證你獲得任何實際的利益。
Discord Roles 真的是優選?大使計劃背後的真相
在許多人的認知裡,Discord Roles 似乎比傳統的大使計劃更具吸引力,理由是門檻更低、回報更高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?在我看來,這不過是項目方玩弄的又一個障眼法。大使計劃雖然篩選嚴格,但至少還會給予參與者一定的報酬或福利。而 Discord Roles 呢?更多時候只是一些虛無縹緲的身份標籤,除了滿足你那點虛榮心之外,又能給你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?
非承諾型大使?說白了就是廉價勞動力
文章將持有特殊 Roles 稱之為“非承諾型大使”,簡直是侮辱了“大使”這個詞。大使至少還代表著一定的權力和責任,而這些持有 Roles 的人呢?不過是一些被項目方利用的廉價勞動力罷了。他們每天在群裡活躍,為項目搖旗吶喊,但卻很少能獲得真正的回報。說白了,他們就是項目方用來炒作熱度的工具,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,就會被毫不留情地拋棄。
別再迷信 Roles 了,效率更高?只是畫餅充饑
文章吹捧 Roles 機制效率更高,門檻更低,還不依賴歷史背書,簡直是胡說八道!效率更高?請問你獲得 Roles 之後,能得到什麼?無非是一些空投資格或者白名單,這些東西的價值又有多少?門檻更低?請問你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 Discord 群裡活躍,這難道不需要付出成本嗎?不依賴歷史背書?請問如果你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和知識,項目方憑什麼給你 Roles?說到底,這不過是項目方用來畫餅充饑的手段罷了。
優質項目篩選法則:擦亮眼睛,拒絕空氣幣!
文章列出了一系列篩選優質項目的法則,像是關注 KOL 推薦、頂級 VC 注資、知名 builder 背書等等。這些建議看似中肯,實則充滿了陷阱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誰能保證 KOL 不會收錢辦事?誰能保證頂級 VC 不會看走眼?誰能保證知名 builder 不會跑路?因此,在篩選項目時,我們必須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,擦亮眼睛,拒絕那些只會講故事的空氣幣!
粉絲數量?數據造假的重災區
文章建議通過 @TweetScout_io 驗證項目的真實粉絲基數。呵呵,真是天真!在這個數據可以造假的時代,你憑什麼相信這些第三方工具的數據?項目方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殭屍粉、刷互動量等手段,輕輕鬆松地營造出一個虛假的繁榮景象。而那些不明真相的投資者,往往會被這些虛假數據所迷惑,最終血本無歸。
頂級 VC 背書?歷史數據告訴你,VC 也會看走眼
文章將頂級 VC 的投資背書視為優質項目的標誌。這簡直是可笑至極!VC 的確擁有更專業的投資眼光和更豐富的行業資源,但他們並不是神,他們也會犯錯。歷史數據已經無數次證明,即使是頂級 VC,也會看走眼,投資到一些最終歸零的項目。更何況,VC 的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,他們並不會真正關心散戶的利益。
創新性強?空氣幣最喜歡講的故事
文章將“創新性強”作為優選項目的特徵之一。在我看來,這簡直是為空氣幣量身定做的標準。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市場,每個項目都聲稱自己具有獨特的創新性,但真正能夠落地的又有多少?大多數項目只是在炒作概念,講故事,最終卻無法實現任何實際的價值。對於這些所謂的“創新性”項目,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。
別只看表面,團隊在 Discord 的活躍程度才是關鍵
文章最後提到要重點觀察團隊在 Discord 的活躍程度,並以 Monad 為例。這或許是這篇文章中最有價值的一條建議了。一個真正有實力的項目團隊,往往會積極地與社區互動,傾聽用戶的意見,及時解決問題。而那些只會埋頭開發,不與社區溝通的團隊,往往很難獲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。但是,僅僅依靠團隊在 Discord 的活躍程度來判斷項目質量也是不夠的,我們還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。
我的高效祕笈?不,這是PUA指南!
文章煞有介事地分享了一系列“高效祕笈”,包括“深度社群滲透”、“內容創作”、“積極參與活動”、“協助和支持團隊”等等。但仔細一看,這些所謂的“祕笈”,不過是項目方用來PUA社區成員的手段罷了。他們鼓勵你無償地為項目付出時間、精力和創造力,卻很少給你提供相應的回報。說白了,這就是一份精心包裝的“免費勞工”招募指南。
深度社群滲透?實用性在哪裡?
文章強調要“確保這些消息有用且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,讓聊天中的每個人都成為你的朋友”。這聽起來很美好,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人們每天都會收到海量的信息,你的消息憑什麼能脫穎而出?更何況,在 Discord 這種匿名性很強的社群裡,建立真正的友誼談何容易?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“深度社群滲透”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上,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投資。
內容創作?自嗨還是真正有價值?
文章鼓吹“在各種社交媒體上輸出關於項目的內容”,並強調要“確保它能被注意到”。但問題是,你創作的內容真的有價值嗎?還是只是一些重複的、空洞的宣傳語?如果你的內容無法為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或獨特的見解,那麼它就只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垃圾信息。更可悲的是,很多“內容創作者”只是在自嗨,他們創作的內容根本沒有人看,最終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。
積極參與活動?內卷從這裡開始
文章強調“參與活動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”,並鼓勵大家“一定要始終參與”。這簡直是內卷的開始!在這個僧多粥少的市場,每一個活動都會吸引大量的參與者,而最終能夠獲勝的只有少數人。為了提高獲勝的概率,人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甚至不惜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。最終,整個社區都會陷入一種惡性競爭的狀態,而項目方則可以坐收漁利。
協助和支持團隊?免費勞動力養成計劃
文章鼓吹“通過帶來真正的價值,你甚至可能在不屬於社區的情況下獲得 Roles”。這簡直是免費勞動力養成計劃!項目方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,比如營銷人員、開發人員、設計師等等。如果你恰好具備這些技能,並且願意無償地為項目提供幫助,那麼你很可能會獲得 Roles。但問題是,為什麼要無償地付出?你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價值的,項目方應該為你的付出提供相應的報酬。
創作藝術品及其他內容?天價Gas Fee了解一下
文章鼓勵大家“畫一幅畫,把你的車貼滿項目的貼紙,或者以任何其他你能想到的創意點子來吸引團隊的興趣”。這簡直是把人當傻子!在這個Gas Fee高昂的以太坊鏈上,創作一件NFT藝術品需要支付大量的 Gas Fee,而你所獲得的Roles價值可能還不如Gas Fee。更何況,把你的車貼滿項目的貼紙,這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廣告行為嗎?項目方應該為你的廣告行為支付費用,而不是讓你倒貼錢。
深度研報?Medium上的自娱自乐?
文章吹捧“那些可為項目在 Medium 上撰寫長篇且有用的文章的人幾乎總是能獲得特殊 Roles”。但事實是,Medium 上的文章大多乏人問津,即使你寫得再好,也很難被項目方注意到。更何況,撰寫一篇深度研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而你所獲得的Roles價值可能還不如你花費的時間成本。在我看來,在 Medium 上撰寫研報更多的是一種自娱自乐的行為,對於獲取 Roles 的幫助並不大。
三大捷徑?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!
文章最後提出了所謂的“三大捷徑”,包括“與團隊互動並嘗試加入”、“持有相關 NFT 或代幣”、“參與活動、比賽或社區遊戲”。這些“捷徑”看似誘人,實則暗藏殺機。一不小心,你可能不僅無法獲得 Roles,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與團隊互動並嘗試加入?畫大餅的最高境界
文章鼓吹“開始與一個項目合作後,我立即獲得了所需的 Roles”。這簡直是畫大餅的最高境界!與項目團隊合作,意味著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為項目做出貢獻。但項目方真的會給你提供相應的回報嗎?還是只會不斷地給你畫大餅,讓你心甘情願地為他們賣命?更何況,很多項目本身就是騙局,一旦項目方跑路,你所有的付出都會付諸東流。
持有相關 NFT 或代幣?被割韭菜的開始
文章建議“專門購買藍籌 NFT,以便通過它們在項目中獲得各種 Roles”。這簡直是被割韭菜的開始!藍籌 NFT 的價格往往非常昂貴,你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才能購買。而你購買 NFT 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 Roles,這無疑是一種非常不理智的行為。更何況,NFT 的價格波動非常大,一旦市場行情不好,你可能就會血本無歸。
參與活動、比賽或社區遊戲?時間成本也是成本
文章鼓吹“如果你贏了,你就能獲得 Roles”。但問題是,你真的能贏嗎?在加密社區裡,有很多人都在參與這些活動、比賽或遊戲,競爭非常激烈。為了提高獲勝的概率,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學習遊戲規則、練習操作技巧。而即使你最終贏得了比賽,你所獲得的Roles價值可能還不如你花費的時間成本。
實战案例:在 Monad Pad 拿到 “Fren Zoned”?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秀
文章用一個“實戰案例”來證明獲取 Discord Roles 的可行性,講述如何在 Monad Pad 拿到 “Fren Zoned” Role。在我看來,這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秀。文章鉅細靡遺地描述了每一個步驟,看似乾貨滿滿,實則毫無價值。這個案例的成功,並不能代表所有項目都適用,更不能保證你也能成功。
步驟 1:熟悉環境?浪費時間的開始
文章強調要“探索該項目 Discord 的結構,確定了關鍵頻道和重要人物”。在我看來,這完全是浪費時間。Discord 的結構都大同小異,關鍵頻道無非就是公告、聊天、活動等等。至於重要人物,無非就是項目方成員和一些活躍的社區成員。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簡單的觀察和交流獲得,根本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“探索”。
步驟 2:戰略性活躍?自導自演的鬧劇
文章鼓吹要“通過回答新手的問題、真誠參與正在進行的討論以及分享與 Monad 和 MonadPad 相關的有用資源來進行深思熟慮的貢獻”。這簡直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鬧劇!你在群裡活躍,目的是為了獲得 Roles,而不是為了幫助他人。你的回答是否真誠?你的貢獻是否真的有價值?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讓項目方看到你在努力付出。
步驟 3:建立網絡和聲譽?混臉熟有用嗎?
文章強調要“積極與社區成員和管理員互動”。但問題是,混臉熟真的有用嗎?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,沒有人會真正關心你是誰。你所建立的網絡和聲譽,可能只是一些虛假的泡沫,一旦你失去了利用價值,就會被毫不留情地拋棄。
步驟 4:跟踪進展?自我安慰的工具
文章建議“定期使用 MEE 6 或 Invite Tracker 等機器人檢查我的 Discord 等級”。這簡直是自我安慰的工具!Discord 等級的高低,並不能代表你的價值。即使你的等級再高,如果你的貢獻毫無意義,項目方也不會給你 Roles。
給加密社區的實用建議?看似有用,實則空話
文章最後給出了一些“實用建議”,包括“質量優於數量”、“規律性很重要”、“真實互動”等等。這些建議看似有用,實則都是一些空話。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,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證你一定能夠成功。唯一能夠依靠的,只有你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。
結果?一場空歡喜
經過大約兩周的持續活躍,積極參與社區並幫助他人後,我達到了 10 級。不久後,我自動獲得了“Fren Zoned”,為未來升級到“Best Fren”角色奠定了基礎,從而解鎖更多 NFT 福利,如 Purple Molandak NFT。看似美好的結果,實際上呢?這個Purple Molandak NFT 現在價值幾何?恐怕早已一文不值。
值得關注的項目及 Roles?小心是下一個跑路項目!
文章的最後列出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項目及 Roles,例如 Fogo(@FogoChain) 的 Smoker Role、Allora(@AlloraNetwork) 的 Nick OG + yapplora role、Seismic(@Seismic)Sys 的 Magnitude 1.0 等等。在我看來,這簡直是一份潛在的“跑路項目”名單。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,沒有人能保證這些項目不會是下一個 rug pull(地毯式撤資)。因此,對於這些所謂的“值得關注”的項目,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,切勿盲目跟風,以免血本無歸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